首先,如果只是在意身體健康,
每天有加減運動,fitbit有體溫的手表都很適合
我用的是charge5
最重要的健康指標數據,是由五種數據:
靜止心率、心率變異、呼吸、血氧和皮膚溫度。
每天像晨報一樣列出來
還可以追蹤體重、月經、喝水,也有步數、走路提醒這些的
如果不介意難用的話,也可以記錄每日食物的熱量
算是便宜簡單又全面的健康手表
Fitbit主要的分析數值
Energy score(中文介面翻成日常準備= =),
用活動量、睡眠和心率變異算出,這是評斷當天可以活動的程度。
分成三個程度,(中文翻的太爛了所以我自己寫)低中高,
顧名思義,低就是需要更多恢復時間,高就是可以做更多高強度的訓練。
對於訓練也大概分成三個程度:
有氧運動、肌力訓練、低強度活動(散步或瑜珈),
分這三個也可以理解運作方式是以心血管負荷強度來區分。
睡眠分數:睡眠時間、熟睡和REM、睡眠心率算的分數。
睡眠時間:是指總入睡時間減去醒來的時間,醒來不是真的醒來,有時候醒來我們不會知道。
所以在睡眠時間的睡醒的時間很重要。
睡越多越能有更多的熟睡和REM,所以能有越長的睡眠時間相對對身體也比較好。
熟睡和REM:這個網路上很多資料,手表和醫學的讀取數據方式不太相同,
所以手表的的睡眠階段是一種參考,能做到越靠近醫學讀取的數據的手表也比較好。
睡眠階段分成:熟睡、淺眠、REM、清醒,
fitbit上可以看這四個階段的當天、30天平均的比較、今日和同齡同性的使用者的平均比較。
熟睡和REM這兩個時間越長對身體放放鬆和恢復很有幫助,熟睡期血壓降低、肌群放鬆和修復;
REM有可能會作夢,作夢對記憶和情緒會有正面的影響。
大家都說睡前三個小時間不要喝酒,所以我們應該要開啟中餐下午就喝酒的習慣。
恢復:睡眠心率低於日間靜止心率越多,恢復就會越好。
睡眠心率是要U字比較好,表示睡著後心率慢慢變慢,早上要醒來時回到原本的日間心率。
裡面有一個數字是「難以入睡」是指翻身的頻率,這個也是越低越好。
壓力管理:上面有寫三個指標
反應:以睡眠心率、安靜心率、平均心率、體溫這些算出的數字
鍛鍊平衡:步數、活躍時間、
睡眠:過去一週的總睡眠、前一天睡眠狀況、深眠和REM時間
這個數值的趨勢比較像WHOOP的recovery
我最喜歡的雖然是訂閱才有的功能,但覺得大家都可以試試看
有一項是能量分數,這個能量分數分成三種,低中高,
APP下方會有對於這三種分數的建議運動,
但就是英文的資源比較多,大家可以切換成英文介面比較不會感覺太次等。
APP中文居然有簡體,白眼x100
睡眠偵測真的是一等一,同樣也是普遍評價很好的。
簡單的來說,睡眠偵測很容易的一點,就是躺姿的心跳、血壓、呼吸會和坐姿和站姿不一樣。
Fitbit在回籠覺、或是午覺能抓準時間,這點很厲害,
但fitbit最近常常會有技術問題,上個星期才有無法和手機同步的狀況。
這個星期則是GPS抓不到,GPS抓不到對跑步的人來說真的是大傷
還有,我不是喜歡一直戴著手環的人,看到網路上面有人說可以24/7戴著
真的給他拍拍手,辦不到。
fitbit如果一天沒有帶超過14小時,他的日常準備分數就無法顯示
這點也有點困擾的。
覺得最讓人討厭的地方就是中文資訊很不完備
先不說台灣法規規定不能使用心電圖好了,但中文APP沒有運動建議這點就讓人蠻不開心的
更不要說APP裡面還有簡體中文了~_~
除了這幾個缺點之外,其實他真的是一個蠻全方位的健康手表
價格也不算貴,沒有特殊需求的其實可以試試看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