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

預防熱傷害 夏天運動時 一次喝9口水

這篇我在2018年看日經的網路新聞翻譯的,
最近疫情變緩和,大家又常常出來運動了,又把這篇找回來看
發現原本臺灣勞動局的網站,
在2019年職安暑建置了 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行動資訊網
裡面的 熱危害風險等級查詢計算 就可以知道臺灣各處的熱指數耶!
很讚的功能,所以修改這篇文章內容及更正一些翻譯後再次發佈
2023.4把熱疾病改成熱傷害

預防熱傷害 夏天運動時 一次喝9口水
預防熱傷害及脫水需要知道的事情
 
(熱傷害是中暑等類的總稱,因為除了中暑之外,還有其他不同的症狀。)

氣溫和濕度上升的季節裡,中暑的人變多了,
有關熱傷害及運動的議題,這篇文章中簡單的介紹兩個方式來預防。

1.    運動前確認熱指數WBGT綜合溫度熱指數這是臺灣地區可以使用的熱指數
2.    補充水分、次   

運動量於不同的運動會有很大的不同,大家都知道運動量多的運動有可能中暑,但不一定是運動量大的運動才會中暑,運動量少的因為環境等關係也會有機會中暑。15-24歲因打棒球中暑的人很多、35-44歲的人則是馬拉松、65歲是高爾夫,為什麼是高爾夫的原因是因為65歲以上的人做高爾夫的運動最多(日本),任何運動都有可能引起熱傷害

室內的運動比室外的運動安全這也是一個誤解,國高中生因熱傷害而喪生的運動最多的是棒球、橄欖球、足球、劍道和柔道這種在室內的運動也很多意外發生。劍道因為護具在夏天不可能不穿,所以喪生的案例和足球幾乎一樣多。室內運動絕對不能輕忽它的危險性。

為什麼運動會中暑?運動後體內會發熱,體溫會上升;通常運動會是在與日常生活完全不一樣的狀況下進行,室外運動是在炎熱的氣候下進行、像是劍道則是穿著護具的進行等,會中暑和運動的服裝還有規則也有很大的關係。例如棒球在防守的時候,只能站在艷陽下,在這期間不能自由的喝水、也不能去廁所。所以為了預防中暑,特別是在練習或是練習比賽等必須要調整規則。

傷害的風險判斷,基本就是對於環境的正確認知。所以需要知道WBGT(綜合溫度熱指數)這個數字,由許多數字(溫度、濕度、輻射熱)組成的指數(在這簡稱WBGT),和氣溫一樣用攝氏表示,一般而言比氣溫低3-4度。

台灣對於WBGT有架設一個網站,大家可以參考熱危害風險等級查詢計算,運動前記得確認WBGT是不是適合運動。

日本體育協會建議,WBGT31度以上(氣溫35°C以上)除了特別的狀況以外應該要停止運動;熱指數在28°C以上(氣溫31°C以上)則是建議盡量避免激烈運和長跑等運動。
下面的表格是日本體育協會對於WBGT和運動的建議。
 
(圖的翻譯我再找時間改~因為原檔不知道跑去哪邊了)
熱病=熱傷害,臺灣定義是叫「傷害



在夏天如果運動時覺得不舒服首先就是要懷疑是中暑了,感覺很渴、不耐煩、頭痛、頭暈,肌肉痙攣、和普通時候不一樣的疲勞感、想吐等症狀就是熱病的徵兆。有感覺到這些狀況時,要馬上到涼的地方補充水分。如果在運動中發現中暑的人,先將他們搬到沒有日光直射的涼爽地方。想辦法用冰水、冷氣、水霧及電風扇等讓身體降溫是最重要的。

預防熱傷害除了確認熱指數外,水分補給是非常重要的

運動會在短時間大量產生熱、所以也會產生許多汗。除了在運動中、運動前後也需要積極補充水分。只有水也可以,理想的飲水為0.1-0.2%的鹽分和糖份4-8%(市售的運動飲料鈉含量40mg/100ml食鹽相當於0.1g等表示方式)。運動前先喝250-500ml、運動中建議1小時喝500-1000ml1次喝的量為200-250ml的話,運動前1次、運動中1小時要喝2-4次。

250ml其實很多,再喝的時候不知道到底喝了多少,所以在這教大家用一種方式來測量。普通1口是20-30ml的量,一口一口喝下去,大概喝到9口差不多會有200-250ml的量了。19口的方式來提醒自己喝到足夠的水。

高爾夫和快走等輕度的運動也不能輕忽,在夏天能夠愉快的運動不中暑,別忘了確認WBGT和水分補充這兩件事!


引用於:
參考資料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